金石堂 財經管理 紡古織今:臺灣紡織成衣業的發展



金石堂 財經管理

紡古織今:臺灣紡織成衣業的發展





紡古織今:臺灣紡織成衣業的發展 評價



網友滿意度:



最近小編的朋友買了一本書

跟她借來翻閱一下

是一本有關企業經營管理的書

企業管理應該是許多商學校必念的

理論的書雖然經典重要

但說真的很些不是很容易懂

小編覺得多看一些企案個案

對於理解企業的經營哲學理念蠻有幫助的

朋友跟我分享也需要多看一些全球趨勢的書

觀察世界的動態因為時時刻刻都在改變

小編聽了也有一點興趣上網找一些書

我是在金石堂網路書店找

裡面有很多不同類別的書

因為之前有在這裡買英文檢定的書

覺得還不錯

今天要分享最近看到的

紡古織今:臺灣紡織成衣業的發展

裡面有提到一些需要知道的關鍵知識

紡古織今:臺灣紡織成衣業的發展

有興趣的話可以參考看看唷

在金石堂網路書店買書

銀行卡友有好康優惠唷

單月消費滿額享刷卡金回饋

是不是覺得不錯呀

下面還有折價券傳送門

快去逛逛買好書吧





小鴨 金石堂購物折價券傳送門

紡古織今:臺灣紡織成衣業的發展



本週熱銷商品:





六標準差:全線發揮變革與改善的影響力(全新進化版)







六標準差設計+我懂了!六標準差設計







商品訊息功能:

商品訊息描述:














  • 《紡古織今:臺灣紡織成衣業的發展》



    兩千三百萬臺灣人民已為自己贏得世界盃。

    不是在足球場上,而是在球員的更衣室。

    幾個國家隊穿著臺灣生產的球衣不足為奇。

    令人驚訝的是,這些球衣是用寶特瓶回收製成的。

    ──2014年6月巴西世界盃足球賽,法國《費加洛報》(Le Figaro.fr)報導,陳家弘譯。



    靠著接收二戰之後日本人留下的紡織設備,以及紡織業者隨國民政府遷臺帶來的原料、設備,在美援與政府政策鼓勵下,紡織業成為臺灣最先起步的工業。如今面對國內外政經局勢動盪、環保及勞工意識抬頭等形勢,臺灣的紡織成衣業依舊在風雨中站穩腳步,調整企業體質,建立品牌與國際接軌,拓展海外市場,成為臺灣在全球市場中少見的產業之星。



    封面故事──

    攝於1975年新光紡織士林廠(原址為今新光醫院),從中可以清楚看到當時使用的紡紗設備,以及主要的勞動力:女工。本圖前排右一蹲者,為相片提供者陳琮淵先生的母親簡素蘭女士。簡女士年輕時隻身到臺北打拚,1975年時因婚約而離開新光紡織,本相片為簡女士離職前的紀念合影。

















    • 作者介紹







      溫肇東 主編



      東海大學工業工程系畢業,美國壬色列理工學院環境管理博士,現任國立政治大學科技管理與智慧財產研究所教授。專長為創新育成、創業管理、產業發展。已出版書籍包括《新創事業在臺灣》、《創新機制在政府部門之應用》、《栽一棵創業種籽》、《產業創新與生態效益的關係研究》、《創新的機緣與流變》、《左派商學院:以人為本,勇於創新求異》、《創河:美學與創新的交匯》等書,以及中英文期刊論文多篇。

















    紡古織今:臺灣紡織成衣業的發展-目錄導覽說明

    樂天購物折價券





    • 主編序|溫肇東

      推薦序|王振寰

      推薦序|施顏祥

      推薦序|黃耀堂

      作者簡介

      前言



      Chapter1全球價值鏈的形成與動態演變:紡織成衣業全球化的歷史

      引言:全球化下的紡織成衣業

      一、緒論

      二、紡織成衣業全球化的初始

      三、紡織成衣業的全球化:價值鏈的構建過程

      四、各國紡織成衣業對紡織業全球化的反應

      五、跨國的紡織成衣供應鏈:新的工業生產分工模式

      六、後配額時代的全球紡織業

      七、紡織成衣價值鏈的全球演化與臺灣紡織業的未來



      Chapter2臺灣紡織業的環境與組織模式變遷

      引言:變遷中的臺灣紡織產業

      一、臺灣紡織業60年來的產業生態

      二、紡織業面對的制度環境變遷

      三、紡織業面對的技術環境變遷

      四、廠商因應的組織變遷模式

      五、演進還是宿命?



      Chapter3臺灣紡織業上市公司策略剖析

      引言:紡織業者的生存戰略

      一、背景

      二、臺灣紡織業歷史發展的簡單回顧

      三、臺灣紡織業者的生存之道

      四、見微知著:具產業代表性的上市公司

      五、紡織業上市公司分析

      六、紡織業未來發展之機會



      導言:從個案廠商看紡織成衣業的發展



      Chapter4個案分析(一)地靈人傑的迪化街布市傳奇

      引言:迪化街布市傳奇

      一、清代:迪化街聚落的誕生

      二、日治時期:「人與市」的孕育

      三、戰後紡織業承先啟後的關鍵

      四、迪化街與臺灣紡織百年的交纏引繞



      Chapter5個案分析(二)資本技術密集的人纖崛起

      引言:轉型升級的年代:經營與技術

      一、遠東集團的世紀發展

      二、力麗集團的奮起與策略

      三、與時俱進的經營與布局



      Chapter6個案分析(三)中堅企業、隱形冠軍的形貌

      引言:引領風潮的中堅紡織企業

      一、厚積實力、掌握機緣,轉進技術深化的領先者:儒鴻企業

      二、靠管理、理財靈活應變:聚陽實業

      三、冷門出身到全球占有:薛長興工業

      四、躍上國際的臺灣設計品牌:夏姿

      五、快速時尚的臺灣通路品牌:iROO

      六、崛起中的新銳設計師

      七、小結



      Chapter7產學研合作:支援臺灣紡織業的相關機構

      引言:紡織產業背後的支援

      一、紡織產業與研發法人之互動

      二、紡織人才之養成與培育

      三、臺灣紡織之學術研究



      結語:走過貿工技,邁向設計與品牌



      附錄

      1. 紡織業上市公司成立時間分布及規模一覽表

      2. 紡織業上市公司歷年營收與10年長期成長率

      3. 紡織業各上市公司之事業內容

      4. 紡織業各上市公司之海外布局

      5. 紡織業各上市公司價值鏈分析

      6. 統計資料表

      7. 紡織產業大事記



















    主編序



    政大企業史研究團隊始於10年前,由於幾位我的博班學生同時去修王振寰教授的課,我們都對臺灣產業發展及體制變遷的歷史有一些共同的興趣,接著剛好有資策會的研究案,又一起跨院、跨領域完成三年計畫。大家透過合作、互相學習,社群逐漸擴大成目前的十人左右,維持每個月有一次午餐會,交流溝通各自的研究心得。因企業史這類的文章少有適當的期刊可以發表,便決定以專書呈現我們的成果,過程中也都邀請同行學者專家審稿或參與討論,陸續出版了《家族企業還重要嗎?》、《百年企業?產業百年》(民國100年),在相關產學領域引起一些注意,之後也有企業洽詢過一些合作案,但我們都很謹慎,希望維持研究的獨立性。



    二年多前,因緣際會有一筆研究經費供我們自由研究,我們決定以食、衣二個產業在臺灣的發展為研究標的,期望為這二個和民生比較攸關的產業史做一些守望與記錄。因過去工作的關餘,就由我負責紡織業的發展一書,幾位老師依照自己的背景及興趣,選定研究主題。我們不只在意臺灣紡織產業經營者的觀點,也拉出全球的政經脈絡,臺灣的體制、政策的變遷,以及支持產業的周邊機構,還有走過「貿、工、技」,在品牌、通路之外,還有什麼機會。在本書成形的過程中,團隊成員藉由每個月的定期會議彼此檢視寫作進度、交換意見,從而激盪出許多思辨的火花,最終將這些往復磨後的想法形諸文字。



    紡織業界的先進們在本書寫作的過程中,撥冗接受本團隊的訪問,不事分享在紡織業界多年的心得,以及對紡織產業的期許。在此由衷感謝紡織產業綜合研究所白志中所長、中華民國紡織業拓展會黃偉基秘書長、遠東紡織蔡傳志先生、儒鴻企業洪鎮海董事長、薛長興工業薛敏誠總經理與黃玉玲副總伉儷、聚陽實業周理平董事長、力麗集團林文仲副董事長、大字紡織暨臺灣富綢張煜生董事長、遠東企業研究發展中心吳汝瑜執行長與褚智偉協理、宏遠興業葉清來總經理、臺灣時裝設計師黃嘉祥(Jasper Huang),以及西園29服飾創作基地林怡伶科長與玉美人(豐盈服裝)洪啟峰總經理,並銘謝艋舺服飾商圈發展促進會洪文和理事長接受團隊助理訪問,贈與本團隊相當稀有的《艋舺服飾商圈回憶錄》。業界諸位先進的實地訪問,充實了本書的內容,讓本書與業界現實更加貼近。



    在此也要特別感謝參與「臺灣紡織成衣業的發展」專書寫作工作坊的各位老師:文化大學紡織工程學系邢文灝老師、交通大學人文社會學系潘美玲老師、紡織產業綜合研究所白志中所長、逢甲大學纖維與複合材料學系鄭國彬老師,諸位老師的評論意見讓本書篇章更為全面與精實,亦提供我們來自學研界的聲音。逢甲大學公共政策研究所陳介英所長,以及中研院臺史所謝國興所長在百忙之中也抽空擔任本書書面評論人,給予我們精闢的評論回應,於此特致銘謝。



    期望本書之問世,能夠增補過往這領域研究不足之處,建構更為完整,且全面的臺灣紡織業發展歷程,並以研究與訪問之所見所聞,為臺灣紡織業界發聲,為年輕的下一代留下可供閱讀的歷史。

















    Chapter3臺灣紡織業上市公司策略剖析
    Introduction
    本章利用公開資料分析臺灣上市紡織公司的經營績效、產品事業、海外布局情形,並且分析在過去十年的長期成長率領先和落後整個產業的績優與績弱公司,企圖找出影響企業持續成長或持續成長無力的因素。我們共分析48家公司,並依公司成立的年代分成四期,對應臺灣紡織業由萌發到轉型的四個產業生命週期階段。研究結果發現,成長強勁的公司大略具有以下幾項特徵:(1)生產快速成長產品如機能布料,或有成長空間的利基型產品,如特殊布料、綠色產品等;(2)垂直整合以發揮上下游協調績效,也積極拓展海外工廠或銷售據點,調度產能、接近市場、同時降低成本;(3)積極不斷地從事產品研發。而成長衰退的公司,原因可以歸納為:(1)外在環境不利,新興市場的崛起,價格競爭壓力;(2)過度依賴傳統產品或傳統市場結構的運作機制;(3)轉型不如預期。

    一、背景
    臺灣紡織產業發展已逾60年,經歷萌發期、發展期、成熟期、衰退與轉型期四期(陳介英,2005),在市場拉力與經營者努力進行技術與管理升級下,臺灣紡織業呈現幾個特色:第一是從戰後百廢待舉的紡織工業轉型,成為上中下游垂直分工的完整體系,生產上游原料的石化原料、人纖,中游的絲紗、布,與下游的成衣 與家用紡織品加工。第二是從以往勞力密集、以國際代工為主的紡織製衣工業(如成衣加工),逐漸發展技術密集與資本密集的自動化機械生產高階創新產品,供應國際紡織成衣加工網絡。第三,回應紡織成衣貿易的全球化,臺灣紡織業也努力走向國際,在海外布局其供應鏈。
    在後配額的紡織品貿易自由化時代,臺灣紡織業如何自加劇的國際競爭下求生存,一直是重要的研究議題。然而,因為紡織業一直帶有「夕陽工業」的刻板印象,因此研究者對這議題著墨一向有限,也往往趕不上時代的變化與資料的更新。其中陳介英(2005)可能是最近對臺灣紡織業的發展歷史,以及其對社會的影響提供最完整的整理,但是該報告對臺灣紡織業所面臨的國際競爭壓力與應對的探討則非常有限。本章主旨在探討臺灣紡織業面對多變的國際經營環境的生存之道,並以臺灣上市的紡織公司為研究樣本,詳細剖析其經營策略與市場布局。臺灣紡織業多以中小型業者為主力,然而經歷中國崛起與新臺幣升值,許多中小型的紡織業不是關門就是出走海外,臺灣上市的紡織公司屬於較大型公司,雖未完全代表整個臺灣紡織業,但應屬於能在過去經歷變動的經營環境下而能存活下來的「適者」,其適應策略應可提供參考。本章銜接陳介英(2005)研究的落點,追蹤臺灣紡織成衣業在2000年以後的策略 軌跡,用以思考整個臺灣紡織業的未來發展法則。









    語言:中文繁體
    規格:平裝
    分級:普級
    開數:18開17*23cm
    頁數:368

    出版地:台灣













    商品訊息簡述:








    • 作者:溫肇東 主編

      追蹤











    • 出版社:巨流圖書

      出版社追蹤

      功能說明





    • 出版日:2016/3/1








    • ISBN:9789577325150




    • 語言:中文繁體




    • 適讀年齡:全齡適讀








    紡古織今:臺灣紡織成衣業的發展





arrow
arrow

    pennyhg25oa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